民间中医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刻加入
楼主: 杏林一壶春

杏林一壶吟--------------我的临床学验录

[复制链接]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/1/6 14:54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杏林一壶春 于 2011/1/6 14:54 编辑


1三叉神经痛

师年幼时曾病三叉神经痛,邓州名医丁献周针师翳风穴,针毕即痛消,予方:川芎45克当归30克天麻120克黄精90克服一剂后未再服,师已90高龄至今未复发。只是方药机理吾也百思不得其解。
可惜,在临证时虽也遇到,但是没有用过这个方,也不知道它的可重复性究竟有多大。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/1/6 14:55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
三叉神经痛

师年幼时曾病三叉神经痛,邓州名医丁献周针师翳风穴,针毕即痛消,予方:川芎45克当归30克天麻120克黄精90克服一剂后未再服,师已90高龄至今未复发。只是方药机理吾也百思不得其解。
可惜,在临证时虽也遇到,但是没有用过这个方,也不知道它的可重复性究竟有多大。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/1/6 14:56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小孩顽固口腔溃疡
小孩5个月,口腔溃疡快2月了。
口水多,心烦不安。舌尖红,苔薄腻。其溃烂处稍红肿。大便稍干。
以前在别处就是用上药就好。可是不到5天有会重犯。
所以用中药。半夏4克,黄芩2克,黄连1克,甘草2克,灯心草5克,生姜1克,党参2克。砂仁1克。
吃5剂就好了,也没复发了。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/1/6 15:26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又一例顽固皮肤瘙痒的治验
患者今天打来电话说皮肤病好了,真的很高兴。
患者是男性,34岁,病已2年,每年夏季比较 容易发作。脉有涩象,舌边有淤斑。舌下筋是黑色的。其淤滞情况可想而知。大便干。
桃仁30克,桂枝12克,甘草12克。芒硝15克,大黄12克。姜黄8克,蝉蜕15克(粉碎),僵蚕15克,地骨皮40克。
地骨皮是学名医胡天雄的 经验。大家可以使用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/1/6 15:30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胃寒一例
这是刚开诊所时所治疗的一个病例,今天看书时又想起来。所以写出来。
张XX,男,65岁,形体消瘦,声低言微,鼻头青黑,说话之时也顺口流清涎水。舌苔淡百,边有齿痕。舌上布满水津,脉沉弱无力,自云其症状恶心,胃痛,不时流口水,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把地面吐湿了一大片。
吴茱萸30克,《另包,开水洗三次,》红参15克,大枣12枚, 制 附子 15克, 砂仁10克, 生姜5小片。
因为那时候经验不足,所以只开一剂。
效果出乎我的意料。病已大轻,恶心已止。口流清涎水也轻大半。胃开能梢食,继续治疗而愈。
大家都知道是吴茱萸汤加减的。加附子的用途大家都知道,我加砂仁的用意是其:1帮助温阳散寒。止呕化湿;2前人有其可引精气归元之说。说明其虽辛温也有收涩之妙用。用于此方:就是双调脾胃。生姜,吴茱萸,辛温入脾,盖脾主运化。砂仁,借其收敛之能助胃收纳。此从生理而用药。且经言:五脏藏精气而不泻,六腑传化物而不藏。所以用生姜,吴茱萸传化物,用砂仁藏精气。也可以认为生姜,吴茱萸助脾运化,也可助传化物。砂仁既能助胃收纳,又可助胃藏精气。此也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/1/6 15:36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也许有人会问;不是有参枣吗何必有用砂仁??善所问也。
举例来说。参枣是甘守津还,是被动的。
而砂仁呢?是引精气归元[自然包括津液了]。是主动的。
一个守字,一个引字就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别了。
这时候。当然是要加上主动的才有更好的效果。
个人的思路。不一定正确。希望大家指点。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/1/6 15:37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经方与截拳道
经方给人的感觉就象李小龙的截拳道一样,简练,直接。能直中目标。
特别是用了泽泻汤之后,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。
哦,是我实习时候的病例。
患者眩晕,恶心一周。在当地诊所输液不效,因慕师名,故来就诊。不巧因师外出参加医学会议。所以我就有了这么一个机会。
说实话,这样的病人治疗我心里根本没有谱。在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之后。发觉患者的舌头特别胖大。忽然想起刘老渡舟有 水证论 内有泽泻汤的应用经验,就是以舌胖大为用方依据。仔细又看了舌头,淡白水滑。泽泻50克,白术30克。
患者看就如此简单的药,也很不信。我就告诉他们这是老师的绝招。效果很好的。没办法,只好骗患者了。
谁想第二天他们又来了。见面就说:小大夫,您的方子真的很灵。感觉好了大半。。。。。。
这是我第一次用经方,实实在在感觉到了经方的神奇。
发表于 2011/1/6 15:57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而砂仁呢?是引精气归元[自然包括津液了]。
砂仁性味:味辛,性温。 生于南方阳春等地,秉火之气而生,入戊土化湿气。味辛走肺经,引阳气上窜之力较下走之力更大,与吴茱萸味苦之下降差异。乃戊土初化,果成熟于夏秋间,即未月左右。如果胃气逆之人,单味煎水饮几次就知上窜还是下走。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/1/6 16:06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感谢先生指点。
我是中医后辈,在认识和运用方面还请先生多指点,谢谢您了。
发表于 2011/1/6 16:12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家是同好,只不过我走的路子跟您不同。别客气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刻加入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民间中医网论坛 ( 黔ICP备19001372号 )

GMT+8, 2024/5/17 14:01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