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中医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刻加入
楼主: 中医痹证

服用小青龙汤后呕吐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3/8/9 16:23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发表于 2013/8/9 16:28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zhzish 的帖子

同感,同感。
发表于 2013/8/9 16:31:15 | 显示全部楼层
感谢楼主,给了这样一个机缘。谢谢了!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/8/9 16:35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金虎 的帖子

感谢众生,感谢病人才是呀,虽然我们有那么多治不好的病人,但病人一直信任我们,于心有愧呀
发表于 2013/8/9 19:49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药量太大了,身体的自我保护机能启动。
发表于 2013/8/11 13:01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xiaodiega 于 2013/8/11 13:21 编辑

回复 中医痹证 的帖子

原案症状描述过简,仅有:咳嗽,吐白痰,稍恶心,体略胖,舌淡苔白,脉浮稍濡,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痰湿咳嗽,因外因诱发而已,未必是小青龙的适应症。小青龙本为外为寒束,里有伏饮而设。此案未见寒在何处?饮在何处?(白痰不等于饮)

即使用小青龙汤,也当随病人情况因证加减。如无明显外寒,可减麻黄细辛之量甚或去之;如病人体虚(此病人已经58岁了,未必当得起如此重剂小青龙,仲圣亦云尺脉微者不可发表),当酌加扶正之品。楼上 有朋友说,“其餘藥把肺中水都給活起來了,半夏本該將水導入膀胱,但制半夏力量不夠,故肺受水壓迫,只好向外吐出”,然后建议加大制半夏到30~40g。若果真如此,我却以为与其一味加大半夏的量,不如加杏仁茯苓,因势而利导之。圣人设方,本为示法,方是死的,人是活的,即使用经方,也当视病人情况灵活化裁,何必拘泥于原方原药原比例?

发表于 2013/8/11 13:18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中医痹证 的帖子

前几天治一老妪(63岁)咳嗽一周有余,伴轻度感冒症状,服西药无效,刻下干咳甚而少痰,咳至心慌夜不成寐。精神不振。无他症。舌淡红苔略显白厚腻而不水滑,脉中取左关宽缓小数而无力,有流动不畅感;右脉聚于关而弱。沉取六部皆空。两尺俱无。正虚为本,外感咳嗽为标,不可过用发表止咳之品更伤正气。处:

熟地24,生白芍9,党参12,炒白术6,茯苓9,炙甘草6,半夏6,桔梗6,杏仁6,防风4,生姜2片

服一剂,精神大振,咳嗽稍减;三五剂后咳嗽亦愈。此案虽无楼主之案“一剂吐而愈”的痛快淋漓,但中医治病,有霸道,有王道。急症虽可暂用霸道,遇到这种年老体虚而病不那么急的病人,王道缓治亦可收工,又何必杀人一千,自损八百?

发表于 2013/8/12 22:45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灶心土 发表于 2013/8/6 13:34
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为是吐法的运用。我记得当初自学没多久,有次老婆生病了,老是想吐,但没吐出来,我当时辩 ...

曹颖甫《伤寒发微》痉湿曷篇
仲师于金匮出一物瓜蒂汤,历来注家不知其效用。予治新北门永兴隆板箱顾五郎亲见试之。时甲子六月也,予甫临病者卧榻,病者默默不语,身重不通牒在转侧,诊其脉则微弱,证情略同太阳中喝,独多一呕吐。考其病因,始则饮高梁酒大醉,醉后口喝,继以井水浸香瓜五六枚,卒然晕倒,因念酒性外发,遏以凉水浸瓜,凉气内搏,湿乃并入肌腠,此与伤冷水水行皮中正复相似。予乃使店友向市中取香瓜蒂四十余枚,煎汤进之,入口不吐。须臾尽一瓯,再索再进,病者即沉沉睡,遍身微汗,迨醒而诸恙悉愈矣。
发表于 2013/8/12 23:36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灶心土 发表于 2013/8/12 22:45
曹颖甫《伤寒发微》痉湿曷篇
仲师于金匮出一物瓜蒂汤,历来注家不知其效用。予治新北门永兴隆板箱顾五郎 ...

一顆大瓜,僅僅靠一小瓜蒂供水,莫非瓜蒂有很強的運水泄水之功?
发表于 2013/8/12 23:55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泽灵 发表于 2013/8/12 23:36
一顆大瓜,僅僅靠一小瓜蒂供水,莫非瓜蒂有很強的運水泄水之功?

《神农本草经》瓜蒂:味苦、寒。主大水,身面四肢浮肿,下水,杀蛊毒,咳逆上气,及食诸果,病在胸腹中,皆吐下之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刻加入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民间中医网论坛 ( 黔ICP备19001372号 )

GMT+8, 2024/6/4 08:14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